(相关资料图)
为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平,加快推动临桂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近日,临桂区农业农村局在两江镇召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观摩培训会。
会议由临桂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金兰主持,各乡镇负责农业的分管领导、各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参加。
两江镇副镇长阳微向大家介绍了示范基地的情况,两江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位于两江镇大洲村,占地330亩。两江通过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业,既服务了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战略,又为群众增收创造机会,是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调强不可多得的机会,在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种植户和农技术人员共同努力,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业做上规模,增加群众收入。
区农业农村局粮油生产技术推广股股长邱志明从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给大家现场讲解管理方法。“由于前期持续高温干旱、近期多次强降雨土壤湿度增加等因素极容易诱发多种病虫害发生。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和效果:一是防治大豆点蜂缘蝽。在大豆初荚期,可用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高效氯氟氰菊酯,或噻虫·高氯氟微襄悬浮剂(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喷雾防治,7~ 10天1次,视虫情防治1~2次。早晨或傍晚害虫活动较迟钝,防治效果好;二是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食心虫、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等。最好在害虫发生初期,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虱螨脲、虫螨腈、氟脲、虫酰肼等复配杀虫剂,配合高效氯氰菊酯、有机硅助剂等开展防治;三是防治玉米锈病。在发病前或初期,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嘧菌酯悬浮剂等喷雾防治,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四是防治玉米黏虫。在产卵前捕蛾、孵化前灭卵的基础上,在黏虫幼虫三龄前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喷雾防治。”
“适期化控调节株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边际效应增强,且通风透光良好,一般生长较为健壮,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对玉米进行化控。对于水肥充足或群体过大、容易造成植株旺长、存在倒伏风险的玉米地块,可于玉米7~11叶片展开期喷施玉黄金、甲哌鎓水剂等化控剂,适度控 制株高,增强抗逆抗倒伏能力,改善群体结构。大豆极容易长势过旺,应密切关注大豆长势,一旦发现旺长趋势明显,建议尽早开展化控调节,每亩可用烯效唑、胺鲜酯、多效唑· 甲哌鎓等化控剂在大豆初花期、盛花期对水喷雾。使用时要注意:大豆结荚鼓粒期应避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结合天气变化情况、适宜施药期确定合理浓度配比,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以免影响施用效果。”
截止目前,临桂区农业农村局共开展3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班,培训种植户130人。完成2023年临桂区 0.1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任务的85%,分别在两江镇、四塘镇、茶洞镇等乡镇开展规模化种植基地,面积750多亩。
最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金兰在培训会上强调,专业技术人员要聚焦适宜品种和播种、除草等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明确主推种植模式,指导农民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确保成功种植杜绝“割青毁粮”现象出现。
关键词:


